加密叙事中的“自我东方化”
撰文:佐爷
开篇明义,我想谈谈加密叙事中的东西方分野叙事,从社区的偏好,到 Founder 的能力,再到互不接盘的市场情绪,都会或明或暗点出此类话题。
事实上,每个人的视角都无法保持一致,比如在老一辈自由主义者斯诺登看来,Solana 是中心化的,虽然事实确实如此,但是直接说出来还是太伤人了,而以太坊社区就很少这么指责 Solana,毕竟大家都是 PoS 模式,最重要的就是和光同尘,一起做大公链市场最重要。
那变换一下话题,为什么华人 Founder 被认为擅长做应用,那为何做不好一条中心化的公链呢?
一个巧妙的辩护理由是公链更接近于底层协议,这个就是西方 Founder 的应许之地了,他们大公无私,特别热爱为全人类服务。
当然,这些都是无稽之谈,不过要指出的是,华人在早期公链创业热潮中,所聚拢的资金和可利用的技术并不逊色于西方,西方创业者在公链上也难言「战胜东方」,从 EOS 的史诗级崩盘,到 Near、Avalanche、Fantom 和 ICP 的流年不利,而 Solana 和 TON 也很难说一定会活到下个周期,只不过 Ethereum 的成功太过耀眼而已。
说到底,文化上的东西方划分并不适用于加密领域,在当前全球化退潮的大趋势下,加密领域已经是难得的仅存全球话语的保留地。
不要陷入民族主义的自我桎梏中,也不要陷入「自我东方化」的削足适履中,我想着重强调的是后半段话。
加密叙事的梦想宫殿
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,技术叙事的现实引力是要迎合某个特定国家去反对另一些国家,因此不够自由,但是在技术自身的逻辑和发展历程中,并非只有单纯的认同—反对两种截然对立的反应,更多时候,技术、商业、不同主体相互交缠,难分彼此,比如说时至今日,民用级 4090 和工业级 H100 都还在某个东方大国发挥自己应有或不该有的职责。
回到以「东方 Founder 适合应用,西方 Founder 适合技术」的叙事,里面蕴藏的逻辑是西方人制作出一种基础协议或一种编程语言,然后在深圳或者吉隆坡的某些华人团队灯火通明的加班,流水线化的开发程序和推向市场,这种刻板印象的形成确实有现实基础,至少在 Web2 领域确实如此。
但是 Web3 领域并非如此,在今天很难想象有哪个 Web3 创业者从一开始就瞄准纯大陆或者华人市场,这是纯粹的面向缝纫机开发,全球化从未如此真实,即使外贸领域的国际化也没有 Web3 高。
其次,如果华人创业者适合做应用,那就不需要 Mass Adaption 了,这更像是黑色幽默一般的暗讽,当前 Web3 领域用户量最大的应用领域分别是交易所和稳定币,交易所确实是华人主导,但是交易是否等同于真实用户还有待商榷。
- 申链财经
免责声明: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。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。